为了更好地增强文化自信,展示非遗文化魅力,6月15日上午,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孙明明带领社区教育学院、莱西社区教育学院一行走访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等地,推动非遗文化进社区活动的开展。

走访的第一站是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在博物馆举行了“莱西市社区学院莱夷古乐非遗教学点”挂牌仪式,由孙明明副书记与莱西分校分管社区教育工作的工会主席左常志共同为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授牌。
莱西莱夷礼乐博物馆以研究弘扬莱文化,传承古莱礼乐文明为己任,为胶东人民提供一处了解古莱历史、研究礼乐文化的新去处。莱夷古乐,亦称莱乐,是上古至夏商周时期居住在山东半岛地区原居民莱夷民族的原始乐舞,是中国最古老的音乐体系之一。在中国古典史籍《史记》《竹书纪年》等中均有记载,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沉浮中始终葆有它独特、绚丽的色彩,是东夷民族最灿烂的古文化遗产。
走访的第二站是胶东花饽饽文化博物馆。胶东花饽饽文化博物馆是胶东第一家花饽饽文化博物馆,有花饽饽的起源和发展、花饽饽工器具、花样繁多的花饽饽多个展示场馆,是对花饽饽工法技艺传承的重要基地。花饽饽亦称“花馍”“面塑”“民间面花”,花样众多,工艺悠久,是中国美食历史文化中的重要一员。

第三站,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座谈会上,大家就非遗文化进社区工作进行交流。莱夷古乐社社长高连堂、莱西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胶东花饽饽传承人迟金艳及马氏巧饼传承人马秀娥四位非遗文化传承人和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校长杨民刚、执行校长李京平、艺术学院院长李世林及相关处室负责人参加座谈。
孙明明在交流中提到,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有着雄厚的师资力量和人才储备,希望学院发挥专业和人才优势,以教育部“能者为师”进社区项目为契机,开展线上社区非遗文化课程教育教学活动,发动打击乐、舞蹈等相关专业学生,积极参与地方非遗文化演绎活动,进一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与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加强沟通与合作,合力将莱夷文化礼乐博物馆打造成青年社区和网红打卡地。
莱夷古乐社社长高连堂、莱西木偶戏第五代传承人姜玉涛、胶东花饽饽传承人迟金艳及马氏巧饼传承人马秀娥分别就各自的文化传承进行了介绍,他们期待未来能与当地高校合作进行人才共育,将非遗文化带进学校课堂,让学生们领略非遗魅力,传承优秀民族文化。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执行校长李京平向交流团一行介绍了学校的历史沿革和发展情况。他表示,学校迁址莱西后与当地政府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基础和沟通渠道,学校取得的成绩与地方各界的支持密不可分。李京平指出,学校下一步要加强与青岛开放大学的合作,以国家对文化领域建设的支持为契机,将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贡献山文力量。
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校长杨民刚简要介绍了学校系部设置、相关专业及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杨校长强调,学校要以习总书记倡导的文化自信为引领和使命,将“文化”作为学校办学底色,把特色专业与区域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搭建政校行企四方联动平台,深化政校行企融合发展,鼓励青年学生研习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国家、民族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充分发挥学校对地方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的服务作用。
座谈会就非遗文化传承课程录制、学生文化艺术实践基地建设、非遗大师工作室建设、非遗文化和艺术活动开展、学生青年志愿者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
青岛开放大学(青岛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将发挥系统办学优势,指导区(市)社区教育学院主动挖掘本地非遗文化资源,创新服务本地社区文化建设模式,进一步推动各区市社区教育工作扎实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