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岛,位于胶州湾环抱之中。明清以来至上世纪50年代一直隶属于即墨。1961年划归崂山县,1994年划归城阳区,2012年成立红岛经济区。
红岛,本名“阴岛”。传秦始皇东巡,听闻少海(胶州湾古称)中央有一座莲花岛,于是龙心大悦前去观赏。然而,行至该岛,不见莲花盛开,却见阴云蔽日,秦始皇一气之下赐了一个“阴岛”。又有传,阴岛之阴本为“荫”,亦是秦始皇东巡途径胶州湾,远望该岛“绿荫葱葱,荫凉歇息之佳地”,于是赐名“荫岛”,后人为书写方便,“荫”逐渐改为了“阴”。
红岛(阴岛)之所以名字带“岛”,原先是与陆地不接的岛屿。近代,伴随沧海桑田,胶州湾潮水隐退,红岛(阴岛)与陆地逐渐相连。
上世纪60年代,全国山河一片红的时期,“阴岛”改为“红岛”,并沿用至今。
红岛有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相传战国时期齐国的“渔盐之利”,就是以红岛为中心。1891年青岛开埠后,红岛曾一度以盐业闻名,当时红岛生产的食盐足够整个胶澳租借地的人食用,并吸引了很多文人墨客到此游玩,如著名作家吴伯萧上世纪30年代在青岛期间曾去该岛游览,并于1935年写过一篇散文《阴岛的渔盐》(后收入《羽书》集)。
青岛人喜好“哈啤酒,吃蛤蜊”,蛤蜊唯有红岛的蛤蜊最为鲜美,肥大。大自然赐予红岛独特的优良海湾,水质、水流和水量以及海滩所含的有机物质极其适合蛤蜊繁殖生长。于是,“吃蛤蜊、喝啤酒、洗海澡”成为了青岛城市的文化符号。每年红岛举行的蛤蜊节成为青岛重要的地方性节日。
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末,红岛一直处于一种自为的状态。80年代后,红岛才真正开始了其城市化的进程。2012年,红岛经济区工委、管委成立,红岛经济区(青岛高新区)肩负起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做高做新北岸城区的使命,力图打造新一代科技型、人文型、生态型新城区和东北亚创新中心。红岛跨越发展的新阶段,由此全面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