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

当前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非学历教育- 正文

海洋文化|德占时期的青岛印迹(三)——德占青岛时期的宗教

日期:2022-03-30浏览量:

1897年,德国借“巨野教案”,公然占领青岛。伴随着德国在胶州湾殖民统治的开始,德国的传教士们纷纷来到青岛,不仅对德驻青官兵进行精神慰藉,还对殖民地人民进行传教和文化渗透。

在德国本土,普鲁士为首的北部地区多信奉路德宗等基督教(新教),而以巴伐利亚为首的南部、西部地区由于靠近奥地利,所以多信奉罗马教廷的天主教。陆续来青的传教士,既有新教中魏玛传教会的花之安、卫礼贤和新教中福音传教会的士谦、昆祚,又有天主教的白明德。

同源于基督教的不同教派间,在青岛的表现也是不同的。

新教的福音传教会倾向于成立教区和建造教堂来传播教义。于是,1899年,昆祚在政府无偿划拨的大鲍岛,建设了德占青岛后的首座新教教堂。该教堂建筑风格简易但结构十分结实。德占17年期间,在青共建教堂等传教场所22处。如,现在的台东教堂、李村河北教堂和江苏路基督教堂等都是当时所建。


新教的魏玛教会则是更倾向于兴建学校、医院来传播教义,如礼贤中学、华德医院等,客观上加快了青岛近代化进程。

1899年,天主教圣言会也从总督府得到一块无偿拨付的土地。但在主教看来,位置离华人的商业区过远,位置不理想。圣言会另从总督府无偿取得曲阜路地皮(今天浙江路天主教堂所在地),其面积达3万平米,规划修建一座大的天主教堂。但由于殖民地的经济问题,总督一直没给天主教会出资建立这个大型教堂,只在两侧建了圣言会馆和圣神修道院,中间预留空地。中间的圣弥厄尔教堂是1932年补建的,目前也是全国唯一的祝圣教堂。

基督教积极参与了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活动。如天主教斯泰尔修会主教安治泰支持德国政府侵占胶州湾,并向德国政府建议,利用“巨野教案”这个机会发起进攻。从其后来无偿获得的土地和取得的教产可以看出:巨额的回报是促使宗教与政治纠缠在一起的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