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5亿多年地质历史的有孔虫因对环境反映敏感而被应用于生物地层、古海洋、古气候和石油勘探开发等诸多科研领域,被誉为大海里的“小巨人”。
有孔虫是比恐龙更为古老的原生动物。大小近似于海边的一粒细砂,身体的直径多不足1毫米。有孔虫经历了从寒武纪到现代的漫长岁月,其间不断演化发展,总的趋势是越来越繁盛。古代种类繁多,包括1000多个属、34000多个种,现今种类约6000余种,并且还以每天2个新种的速度飞快地增加,中国海约有1500余种。
由于有孔虫能够分泌钙质或硅质,形成外壳,而且壳上有一个大孔或多个细孔,以便伸出伪足,因此得名有孔虫。有孔虫是海洋食物链的一个环节,它的主要食物为硅藻以及菌类、甲壳类幼虫等,个别种的食物是砂粒。有孔虫是浮游生物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大多数海洋生物的重要食物来源。
有孔虫可以应用于环境监测和石油勘探开发等诸多科研领域,是因为它的石灰质壳可反映出非常有用的环境信息。有孔虫祖祖辈辈以海洋为家,海洋的边界到哪里,有孔虫就到哪里。它们活着的时候在哪里繁衍、嬉戏,死亡以后遗壳就堆积在哪里。因此,有孔虫是海洋最有力的“见证人”,成为测定岩石地质年龄的指示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