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

非学历教育

当前您的位置: 本站首页- 非学历教育- 正文

海洋民俗|“三里不同风”(一)——青岛四地祭海习俗各不同

日期:2020-06-22浏览量:

祭海是沿海渔民崇拜和信仰海上诸神的一种祭祀方式,山东沿海的祭海活动可以追溯至秦代。

“三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青岛市,这个以古代渔村“青岛”得名的海滨城市,其辖区内的沙子口、灵山岛、田横和红岛四地不但保留有祭海习俗,且各不相同。如祭祀时间,沙子口和灵山岛渔民在正月十三,田横则在318日前后,而红岛渔民是在清明前后。'


沙子口:请令牌,祈出海平安

沙子口祭海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每年正月十三,为庆祝龙王生日举行庙会。后来,南方来往的船只带来了码头信仰,沙子口渔民在祭祀龙王的同时也开始祭祀妈祖,并与当地原有的祈雨仪式融合,在祭祀中加入请令牌这一仪式。

灵山岛:提前一天为海守夜

大年三十 “守岁”,这一习俗人们都不会陌生。对于灵山岛的渔民们来说,正月十二这晚也要“守夜”,这是一个不次于春节的大节日,正月十三零时准时在岛上的码头举行祭海仪式。

田横:把渔网抬上船,因此又称“上网节”

田横祭海节发源于田横镇周戈庄村,距今已有500余年历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每年谷雨前后,渔民们在修船、添置渔具等生产准备工作就绪后,选个黄道吉日,蒸面塑、宰肥猪,再把渔网抬上船,因此又称“上网节”。

红岛:祭祀渔祖郎君氏

清明时节,正是渔民们休整了一个冬天,重新出海捕鱼的日子。在出海前,红岛的渔民都要为渔祖郎君氏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以表达对这位渔业祖神的崇敬,感恩大海的赐予,祈祷出海平安顺利、收获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