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开放大学。
围绕落实市委党史学习教育“解放思想找差距、真抓实干办实事”实践活动部署,青岛开放大学把党史学习教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围绕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积极服务国家和省市发展战略,实施“存量人才扩容提质工程”“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涉海类实用人才培养工程”“创新创业扶持培育工程”和“‘智慧助老’工程”,致力把青岛市低学历人口培养成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适用人才,进一步扩大培养规模、逐步提升培养层次、优化学习支持服务平台,大力促进“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
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
实施存量人才扩容提质工程
按照青岛开放大学的规划,继续加大我市存量人才培养力度,每年为青岛争取开放教育招生计划不低于2万人,其中本科生占比不低于20%。支持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运用学校平台补足知识短板。实行注册入学、完全学分制和宽进严出的学习制度,以“教育信息化手段+名师名教”的开放教育途径为我市在职人员提供专业知识迭代和职业价值提升的继续教育平台。
不断完善学科门类,持续深入基层、深入产业行业,紧贴市场、产业、职业需求,根据青岛市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学科门类、设置新专业,形成特色专业体系,培养具备良好职业素养、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以学习者为中心创新学习模式,建设教、学、管、研、服一站式和一体化运行的远程教育云平台和移动终端。搭建适合网络自主学习、方便师生互动的信息化学习管理平台,创建友好的数字化学习环境,提供学习过程的全网络支持,给予学习者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实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工程
自2006年起,学校发挥继续教育办学优势,开始探索乡村人才培养机制。依托“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山东省基层“两委”干部学历教育工程项目,累计培养7686人,为优化青岛市乡村人才发展生态、提高基层干部知识素养发挥了重要作用,形成了青岛市培育乡村基层干部的特色品牌。
“十四五”期间,学校发起“万名乡村振兴人才计划”,为青岛市提高基层“两委”干部学历层次与乡村治理能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打造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相融通的青岛市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主要平台,通过开放办学、信息化办学、一线办学等多种模式,把课上到田间地头,五年内培养乡村振兴人才1万名。
积极推进“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山东省基层“两委”干部学历教育工程,为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创业致富带头人和政治素质高、有管理能力的农村基层干部。充分发挥人才、智力和平台优势,依托青岛开放大学乡村振兴学院、山东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乡村振兴方向)、现场教学基地,聚集校、企、地多方资源和力量,建立“五位一体”培训体系,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训品牌,并以市内培训为基础向全国辐射。分专题建立现场教学基地,规划实施乡村振兴“衔接工程”,成立“三农”工作专班调研开发项目,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技骨干、新型职业农民、农村网络直销人才、大学生村官以及“三农”党政干部等专题培训,以此为基础搭建面向农村社区一线管理人员和新型职业农民的终身教育平台。与基层行政事业单位、涉农用工企业对接合作,建设涉农专业或开设农村电商、农副产品营销、涉农产品现代物流、农资市场供销等涉农特色专业和工艺班,定向培养乡村人才。
今年,落实好青岛市《2021年乡村人才振兴攻坚目标任务》中“加强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推行乡村人才定向培养”攻坚任务,完善乡村振兴学院培训课程体系,完成基层乡村干部学历教育培训500人,省级服务乡村振兴继续教育基地培训乡村专业人才3000人次。
服务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实施涉海类实用人才培养工程
加大国家开放大学海洋学院建设力度,实施海洋人才培养工程。计划五年内为青岛市培养涉海类实用人才1万名,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
自去年首个自建专业物流管理(国际航运方向)在全市招生以来,共为涉海类企业培养专业人才3302人。今年,着眼建设国际邮轮母港、航运强国对邮轮行业人才的需求,突出“国际化”人才培养特色,全力建设好新专业——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争取明年面向行业社会招生,努力整合一流的教育资源培养邮轮专业人才。
加大课程资源建设力度,建设一批高质量海洋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课程资源。争取国家开放大学支持重点建设《物流信息技术》《供应链管理》《仓储与配送管理》等网络课程并向全国推广。
加大海洋教育师资建设力度,发挥青岛市海洋科研产业和区位优势,汇聚名师资源打造“名师大讲堂”,整合高水平优质课程资源,打造海洋网络教育新高地,强力辐射胶东经济圈及国家开放大学系统,为区域海洋经济发展、国家海洋战略提供人才保障。
服务创业城市建设:
实施创新创业扶持培育工程
发挥青岛创业大学职能,助力青岛市创业城市建设,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方式,打造服务青岛创新创业教育新平台。
发挥远程教育和信息化技术优势,构建起一所面向全体创客的“互联网+”创业大学。提升青岛市创业培训网络平台(头客网)建设水平,加大创新创业教育精品课、微课程等在线学习资源建设力度,增强创业就业公共服务功能,年度线上培训人数突破1.2万人次。将创新教育课程融入学历教育课程体系,实现8万学员全覆盖,着力提高学员创新创业知识素养,助力全市培育创新创业人才。
深入落实《中共青岛市委关于加快建设创业城市的十条意见》,探索建立全周期性、易获得性线下创业培训新模式,为青岛市创业者打造一片生态良好的培训、培育和服务体系。推进在青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及培训,加快聚集创新创业人才。策划举办“创业城市合伙人”高校巡回宣讲暨创业培训精准滴灌行动。采用定制化方式,深入在青26所高校,培训人员7000人以上,精心发掘高校大学生中有亮点、有创新、易推广、能有效带动就业的优秀创新创业创意项目,并对其进行精准滴灌式辅导和培训,帮助项目与全市产业资源、创业导师、投资机构有效对接。做好第七届“市长杯”创新创业大赛创客组大赛的筹备、组织和服务工作,坚持以赛促创,发现和培育适应青岛市发展要求、具备发展潜力的大学生创业人才,帮助他们落地青岛,为我市未来经济增长和创业城市建设培育新动能、注入新活力。
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
实施“智慧助老”工程
落实《青岛市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中“便利老年人使用智能化终端服务应用——加强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教育培训工作”重点任务。
实施青岛市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推广行动,依托青岛市社区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同步推进、统筹规划,通过社区大学、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居民学校为一体的四级服务平台,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建立覆盖全市城乡的市、区县、乡镇、村四级老年人智能应用技术教育体系。指导各类老年教育办学机构和养老机构,自2021年上半年开始,将老年人智能技术培训列入年度培训计划,制定培训方案,分期、分批、分类为居住地老年人提供智能技术培训服务。截止到目前,学校已深入33个社区,针对老年人在运用智能技术方面遇到的突出困难开展了45场培训,参训人数达2224人,真正让老年人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加强老年人智能应用技术培训资源建设,组建《青岛市老年人智能技术应用培训》全媒体课程建设专家组,完成教材编写及视频资源制作,依托“青岛全民学习网”网站及手机端为全市老年人免费提供视频学习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