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是人生的一部分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套用这句话,我也可以说:不谈人生者,不足以谈创业。
因为在我看来,创业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如下图:

1.png由此可以得出一些结论:

一、如果人生观不清晰,显然创业难有成就。
基础不牢,上面的某一部分也就不稳固;
更何况,事业、家庭、个人这几部分互相关联影响。如果后院总是起火,自己一个人的事都没整明白,难以想像这个人对于公司的一摊子事就能整得特别明白。
当然,对人生有规划不代表着千篇一律的人生。
有的人更重视家庭,有的人更重视个人自由,但都不妨碍他们对家庭、个人有自己的清晰规划。
二、创业规律与人生的规律其实相通。
记得读书时公司法老师告诉我们说:经济学一个令人惊喜的结论是,做个好人与赚钱、为社会谋福利完全兼容。
我也可以说:创业几年一个令我惊喜的收获是,做个好人与争取创业成功完全兼容。
原因是:
1. 营商环境基本健康,企业经营并不需要靠违规操作、坑蒙拐骗。
虽然不可否认,这个市场上仍然有一些依靠不正常手段来赚钱的企业,但至少,合理合法赚到钱的市场是足够创业者生存的,而且总体环境向好发展。
2. 人员素质越来越高。
尤其是90后以后的年轻人,成长于比较健康的环境中,受过较高的教育。这意味着TA们对领导的要求也是健康的、向上的。一个为人有问题的老板,是难以服众的。
对90后们来讲,那些在曾经在扭曲环境中施展的手腕、心机,是用不上的。
三、创业应服从人生目标。
这一点其实是上述几点的自然展开。如果我们认可创业是人生全局中的一部分,那么部分自然要服从全局。
我的人生目标是:自我修炼,追求身心灵的完善。
因此,创业需要符合我的人生目标,这意味着:
1. 必须用符合做人原则的手段来追求创业成功。
即使某些手段似乎看来有利可图,甚至看起来对公司很有好处,但如果并非一个追求自我修炼的人所为,则不应该去做。
例如:在公司管理中,应该尽可能诚实、公开透明的沟通。
曾听曾仕强讲过一则中国式的管理技巧:


把下属叫进来,半天不说话。下属有点慌:领导叫我进来啥事啊?于是领导冷笑几声:你自己不知道啥事吗?你自己想想!于是下属招了:前几天那个事是我不对。



其实领导事先根本啥都不知道,只是故意这样诱供。

这样的技巧,也许会被某些人收在自己的工具箱里,看看某些时候是否能用得上。但显然,这是不符合做人的原则的,我应该态度坚决的对自己说:不可以这样,无论它是否有用。
更不用说,创业从根本上必须是要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否则这直接与做人原则相冲突。
因此,那些明知并不创造价值而为了赚钱在推销、靠忽悠赚钱的做法是绝不可为的,无论看起来是否真的有利可图。比如脑X金这样的。
2. 创业上的一些疑惑,可以从做人原则中得到答案。
例如:如果不知道哪句广告语更好,那么就尽量选择更实事求是、更诚恳的表达方式,因为这与做人原则相符。
例如:如果不知道如何处理一个有问题的员工是好,那就想想,一个优秀的人该如何对待他人。
例如:创业过程中,如果你发现自己总在说一些自己都不太相信的话,换言之,你变得不太诚实了。——估计这个项目是有大问题的。
3. 创业并不需要牺牲个人健康,并不需要牺牲家庭。
首先,创业是个持久的事情,牺牲个人健康、牺牲家庭也许能换来公司一时的快速发展,可是长远来看问题很大。
其次,这完全是本末倒置的事情。创业也是为了给社会创造价值,而社会需要每个人身体健康、家庭幸福。
一个创业者为了公司,把自己的身体健康和家庭幸福牺牲了,甚至还有创业者自杀了,这究竟是在造福社会还是在危害社会呢?社会并不需要你这样啊!就好像,社会并不需要你跳到河里去抢救财物结果把自己的命给搭上啊,你先拯救一下自己行不?
一个创业者如果因为公司的事就把身体、家庭、个人的事搞得一团糟,很有可能是这个创业者缺少大局规划,不能平衡好各方面的安排。——这本身其实是能力不足的表现,那TA应该适当反省、调整自己。
当然,创业是需要全身心的投入的——其实对于大多数的人来说,TA只需要把那些闲逛街、刷手机、看无聊综艺电视节目的时间节省出来,就足够用于平衡个人与家庭、工作了。

4.创业有失败,但人生其实并无失败。
如果将创业视为人生修炼的一部分,那么即使创业失败,人生修炼并未落空。
在创业的经历中,自己仍然在进步,仍然在努力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失败也在丰富自己、锤炼自己。 


创业=创新+专注


显而易见,创业就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把一件大事干成。
如果什么都有了,那是守成而非创业;如果不是一件大事,你也不好意思叫做创业。
但是,一穷二白与干大事显然是矛盾的。那么创业如何可行?不难想到:
一、做与他人不同的事,才有可能成功,因此要创新。
所谓“与他人不同”,是指至少某一方面的创新,没有过的产品、没有过的体验、没有过的营销手法,都是可以的。并不是指所有方面都要创新。这好像一种创新的药,并不需要在销售渠道上有创新一样。
为什么必须创新?
因为,如果不创新,那一穷二白的新玩家如何与财大气粗的现有玩家比?
所以,如果你要在汽车行业创业,在燃油车的方向上是不可能的,在其他方向上才有可能,例如燃气车、老年代步车等新鲜领域上。
请注意,并不是说“创新就一定能成功”,只是说,对创业而言,“不创新一定会死”!
二、在你创业的细分领域,投入必须是最大的。
一方面是一穷二白,另一方面又说“投入必须是最大的”,是否矛盾?
不矛盾。
如下图,你需要收缩战线,确保你所涉足的这块市场中,你的投入是现在所有玩家中投入最大的。

2.png如果你发现,你所涉足的领域好多实力玩家在玩,怎么办?
你应该进一步缩小目标市场,直到在这个市场里面,你是最大的玩家。
当然,这应该同时与上面说的“创新”相结合,在这个创新的小市场里面,如果你是唯一的玩家,当然你也就是投入最大的玩家了。

3.png

同样的,这也是创业的必要条件,违反者必死!
1万兵力如何能打赢别人的10万兵力?
真正的军事家从来不靠空城计那样的巧胜,那不是赌博吗?真正的军事家,是集中优势兵力,先立于不败。
你把1万兵力集中攻打某一个山头,这个山头上敌军只有2千,于是你就是这个战场上投入最大的了,自然能赢。
集中优势兵力,换一个词就是:专注。
而专注=空间上的专注+时间上的专注。


空间上的专注,如上所述,就是收缩战线。



创业公司应该上上下下集中在一个有限的目标上。


时间上的专注,就是指长期的投入。



如果一个人说:我全身心的投入到这段爱情中了,投入了一个礼拜——显然这是个渣男,没有资格说自己真的投入。
三、如果认同上面这些规律,就不得不认同:创业无非就是一份投入,一份收获罢了。
如果你想靠创业暴富,那么上述结论就会让你失望。
但如果你认同创业就是人生修炼的一部分,那么你就会和我一样释然于心:原来创业和人生真的相通,创业就是要我自己做一个踏实、勤奋的人。
 


4.png





金字塔式的思考与处理


一、总体结构
第一步:先确定人生观和人生目标。

 5.png

事业是人生的一部分,而当前的创业项目,是我人生整个事业的一部分。
这样,当创业中遇到什么重要的方向性问题,我就可以回到我的人生观中寻找答案。
第二步:再确定公司的各个层次的安排。

6.png
出现任何问题,先考虑这是哪一个层次的问题,然后用这个层次的原则去处理。
如果发现不好处理怎么办?
用上一个层次的原则去处理。
这个事情到底要不要改?那就看是不是影响阶段性战略目标;阶段性战略目标要不要改?那就看是不是有利于整体目标的达成。
你总是可以找到更上一层的原则来解决当前这个问题的。
这个层级可以继续往下拓展。对于某一个部门的工作,同样可以定出整体目标和原则(在公司整体目标的原则下),再往下进一步考虑。
二、下级原则要符合上级原则。
请注意,上面这些所有层次的原则,必须是相符的、逻辑贯通的;否则,就应该调整下一层次的原则。
公司的管理,应该与自己的人生观相符;
具体事务的管理,应该与公司的整体战略目标相符。依此类推。
三、用原则来解决问题,不要个案解决。
如果一个问题我觉得棘手,一定是后面的基本原则(或曰底层逻辑)我没有想清楚。我应该先把这个后面的原则搞清楚,而不是就个案处理个案。
如果依据这个原则处理有问题,那就应该认真考虑是否调整原则,不应该是没有原则的拆东墙补西墙。
四、不同层次对应不同的时间管理方法。
1. 人生观
人生观的问题,不是应该在工作时间内思考的,是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的总结、提升。——这不是本文可以讲述的,但无疑:人生观不清晰的,不足以谈创业。
另一方面,人生观当然也是可以调整、修正的,但时不时就在动摇的人生观,等于是没有人生观。
2.公司战略层面
公司战略层面的问题,是需要定期反省、检讨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必须要时不时回到公司宏略、战略层面来进行思考。
特别是在面对比较重要的决策时,要重新回到战略层面,看看整体战略是否有问题。
考虑战略层面的问题,应该是长时间的、冷静的思考。因此反而不宜在工作时间完成,往往也不是开会时能完成。开会时更多是收集意见、讨论,但真正在进行战略选择时,恐怕一个人独处、冷静思考后提出方案更为适宜。
战略不是不能调整,但肯定也不是随便调整。——如果我认真考虑了几个月,都觉得需要调整,那就肯定需要调整。但是,如果我没过几天就有一个战略调整,就绝对是错误的。
3.阶段性目标。
每周可以专门评估一下。
4.日常工作。
日常处理即可。
五、具体时间安排。
这是一般的时间管理知识。大体上:
1.当场可以处理的事。——切断当前任务,先处理这个事,免得增加记忆负担。不是当场就能处理完的事,则应该以自己习惯的方式记录下来。
2.早晨先花五分钟确定今天的工作目标,并写在记事本上。
3.每周花半个小时总结与安排,适当更新自己的阶段工作任务(一个月左右的)。
也就是说,在任何时候,一个创业者应该能不假思索的回答下列问题:


这几天要做的是什么?

这几个月要做的是什么?这一年、这几年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


这样的话,当TA遇到任何问题时,TA都可以很快判断,这属于哪个层次的问题,并依据相应层次的处理原则来处理。 



7.png


抓住每一个阶段最重要的事


其实,即使是大企业,也不可能哪个方面都好,也需要抓大放小。只是对于创业企业,这一点尤其突出,需要特别强调。
因为是初创企业,无论是产品、管理、人员等各方面都是有很多问题的。很多问题显然易见、想看不到都难。
我常想,一个创业公司就像一个乱糟糟的工地,一眼望去常常让人糟心,似乎千头万绪,什么都有待改进。
这里需要引入一个经济学的思考。经济学上说:所有成本,只有一个成本才是真实的、能作为决策依据的,那就是机会成本。


假设:现在你面前有10个问题要处理,而且这10个问题都能够处理,收益都会大于投入的成本。请问,这10个问题是否都应该处理?



一般人会觉得:既然收益大于成本,当然都应该处理。但其实不然,把上面这个问题换一下就很明显:

假设:现在你面前有10个东西能生产,都能卖出去,每个都能赚钱,请问:这10个东西是否都应该生产?
答案是否定的,你应该集中全力生产其中效益最高的那个东西;否则你在生产其他东西时,实际上放弃了生产效益最高的东西,即机会成本高于收益。
因此:创业公司把资源投入到最重要的任务上,因为这个任务最关键,效益最高。而其他方面,只需要保证不出大问题。
换言之——
对于关键任务,态度是“攻”,务必拿下,务求做到最好;对于其他方面,态度是“守”,不要出现危及公司存亡的风险。
 


认识规律不难难在坚持规律


我始终认为:创业有规律,正如人生有规律。
遵循创业规律不见得百分之百成功,但其实全盘失败的可能性也并不大。失败的创业,大都是因为偏离了创业的基本规律。
认识到这些规律也并不难,难点在于:如何坚持。
例如:
如何坚持修炼自己?如何长期坚持?如何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朝着既定目标前进?
也许答案是:功夫在诗外。
在既往人生的努力中,在对待他人一贯的热诚中,在奋斗成习惯中,在那些优秀的文学艺术作品中……

原文转自公众号:法天使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T6BKRFXJXpExBrqZpulxXA